<
    “回来啦,赶紧的,吃饭吧。”杨氏招呼翠花上菜,又忙请金媒婆坐下,至于那帮子男人,自有李大冰招呼。

    “李叔,阿林可是说了有酒的,咋没看见啊?”

    “说好的我还能骗你们不成?这不是来了!”李林抱着一坛酒从屋里出来,翠花跟在后头拿着一叠碗。

    一群人喝着酒热闹了一番,又答应李林接亲再来帮忙。

    饭后,又和金媒婆确认了一下婚礼的仪式流程之类的,又给金媒婆拾了些糕点带回家,这送聘礼就算完了,接下来就是成亲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补昨晚的,昨晚不小心睡着了……

    ☆、74

    成亲这日,李家是早早的就起来忙了。幸好这个时候天亮的已经挺早,否则光靠蜡烛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天还没亮的时候,李林就被杨氏催促着起床,换好红艳艳的结婚礼服,带上帽子,端的是“君子如玉,貌似潘安。”

    迎亲队伍已在门外等候了,是从镇上请来的。为了李林的亲事,韩城慷慨的献出了自己的马。此刻,这马额头被戴上了大红花,身上挂了红绸,就是新郎官的坐骑了。

    也没有太出格,因为聘礼的事,李家已经被村里人议论的很久,这迎亲的队伍就没怎么置办。但就这,已经够让村里人羡慕的了。

    标准的红花红绸扎的轿子,四人抬的那种,然后是声乐队,唢呐堂鼓锣钹,乐器上系着红缎子。一行人皆是红衣黑鞋,连扎头发用的带子都是红色。

    金媒婆今日也打扮的格外用心,水红的上衣,金色的布群,头发全都盘在头上,带着多大红花并几只银钗,但是并不显得庸俗,倒是很符合今日的气氛。

    “行了行了,新郎官好了没,就等他了。还要赶着去接新娘子呢,误了吉时可不好。”看不见新郎出门,一应事宜又都准备完毕,金媒婆急了,站在门外催促。这都什么时候了,该走了,还要去陈家村呢。

    “好了好了,就出来。”杨氏给李林胸前带上大红花,小心的在背后系好,又检查了一番,没出错。“好了,赶紧出去吧,外边在催了。”

    李林整了整衣袖,看着胸前的大红花觉得不自在,但是一想到今日的特殊,也就不把这点放在心上了。

    出了门,金媒婆就站在门前等着呢,见李林出来,急忙走过来,“哎哟,新郎官今日可真俊俏,这人逢喜事就是不一样。赶紧的,走了。”

    “今天可要多麻烦婶子了。”李林一拱手,身体微弯行了一礼,“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婶子多指点指点。”

    “好好好,你放心吧,包你出不了差错,顺顺当当的把新娘子带回来。”

    按照习俗,迎接新娘子的路和接新娘子回来的路不能是同一条,意味着不走回头路,所以李林事先就打算好了,去的时候走绕远路的那条,毕竟去的时候轻松一点。回来的时候走近路,因为回来的时候不仅带着新娘子,还带着新娘子的嫁妆。

    “来了来了。”照例是大宝和二宝,叫嚷着冲进了陈家的院子。但是这回其实并不需要。迎亲的对伍刚进村子,陈家的人就听见了。这会,陈大陈二就已经忙活开了,宋氏和孙氏也都从陈百合的房里退了出来,婆婆严氏要跟小姑子说体己话呢。

    吹吹打打的音乐声传来,越来越近,陈百合紧张的揪着衣裳,又想起这是礼服不能弄皱,连忙松开手指抚平折痕。

    “儿啊,从今往后,你就是李家的人了,你记住要小心谨慎,虽说你婆婆是个宽厚的,但你也不能侍宠而骄。做媳妇的,就是要恪守规矩,做事要三思,不要冲动……”说着说着,严氏的声音哽咽起来,“但要是真有什么委屈了也别憋着,跟姑爷说。我看的出来,姑爷不是个坏的,他性格好,做事又谨慎,你们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了娘。”陈百合也含着泪道。

    严氏亲手给女儿盖上鲜艳的红盖头,上面是陈百合亲手绣的的鸳鸯戏水。

    严氏扶着女儿从房里走出来,李林在正厅等着呢,陈秀才也在。

    李林从严氏手中接过陈百合的手,扶着陈百合在下方跪下。上首坐着严氏和陈秀才。

    李林和陈百合给二老三跪拜,算是拜别父母。

    “小娘,”陈秀才抚着胡子,“为父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为人媳,应孝顺尊敬;为人妻,应互敬互爱;为人母,要慈爱严格。”

    “是,女儿谨遵爹爹教诲。”陈百合颔首,声音呜咽。

    李林握紧陈百合的手,给了她坚强的力量。

    “走吧。”陈秀才一挥袖,“别误两人时辰。”话说的干脆,眼神却是一直盯着女儿。

    陈大蹲下身背过陈百合,一直送上花轿。鼓乐先行,花轿在中间,嫁妆在后,沿着来时不同的路,李林接着他的新娘踏上了归途。

    ☆、75

    李林骑马走在前面,后面是身着红衣的鼓乐队,接着是新娘的花轿,再是陈百合的嫁妆。陈百合的嫁妆是李家给的十抬,加上添状态,一共是十五抬。这在乡下,可是个大手笔。就是镇上,也鲜少有人会给女儿这么多的嫁妆。就算男方给的多,但是也不是所有人家都会把聘礼全都留给女儿还添上许多的。

    李翠莲坐在家中,听着外面小姐妹们夸赞羡慕的话语,再也坐不住了,扭着帕子一脸不高兴的走出院门。

    院子外面,站着一群小姑娘。这群小姑娘都伸长脖子踮着脚看路过的迎亲队伍。李翠莲阴着脸,因她个子较高,不用靠近也看得清。可是这样,她的脸色反而更不好了。

    队伍伴随着敲敲打打的音乐声中在门前走过,李翠莲沉着脸站着。那群姑娘们还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内容无非是陈百合的命有多好。那沉甸甸红艳艳的十五抬嫁妆啊,简直是所有乡下姑娘的梦想。除了地主家的女儿,姑娘们想不出还有谁能有那么多嫁妆。在这时,嫁妆就是女人结婚后的私房钱啊,还是合法的那种。

    李翠莲听着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嫁妆的丰厚,讨论对李林的后悔,早知道还不如自己嫁过去呢。

    其实,李林的婚事在乡下已经算晚的了,但是谁叫刚到议亲的年纪,李家分家了呢。虽说从李家分出来是好事,单看李大冰家那一穷二白的样子,谁愿意把自己女儿嫁过去,捞不着好不说搞不好还要倒贴。后来李家家境变得好起来,村里人倒是有这心思,可是李家搬镇上去了,回上河村的次数很少,就是少有的次数也多是李大冰和儿子一起,杨氏一般不回村,这让村里人也没机会说。

    “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十五抬吗,你们看见里面是啥了?说不好是些烂东西。”李翠莲见不得别人说他二叔家的好,在她心里,她二叔和三叔一样,就是她们家的下人,下人能有多好!

    “你咋知道那是烂东西?你又没见过!”有见不惯李翠莲的姑娘出声反驳,“就是烂东西,那也是十五抬呢!”

    “就是烂东西!”李翠莲大声叫道,声音尖锐刺耳,“他李林的媳妇能有什么好东西,从我们家被赶出去的时候连点米都没有!”

    “那是以前!现在李家店铺搬到镇上去住了,怎么会没有钱!”姑娘气呼呼的,“走,我们去李家看看没准还有喜糖吃呢!”于是,一群小姑娘呼啦啦的结伴走了,院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李翠莲一个人。

    “该死的老二,有钱不说给大房,居然给别人家!”赵氏骂咧咧的从外边回来,推开门一看,院子里乱糟糟的,一点没有打扫过的痕迹。“翠莲翠莲,这个死丫头跑哪去了!”

    “干啥?”李翠莲依旧沉着脸,即使是对着亲娘,也没有好脸色。

    “干啥?你在家连个地都不扫,窝在屋里干啥?”

    “我为啥要扫,那是你的事,奶说了,家里的活我不用插手。”

    “嘿,你个死丫头。”赵氏嘴上骂个不停,却不敢真叫李翠莲做事,被于氏知道了,那还得了。于氏可是盼着给李翠莲找个好婆家帮衬帮衬家里。

    “行了,等以后,我给你买几个丫鬟你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赵氏也盼着李翠莲找个有钱的,让她也过上有人伺候的日子,所以想了下美好的未来,也就说啥了。但是一想到刚才的事,赵氏心里就不舒服。“你说你二叔,有钱不孝敬孝敬大房,居然给陈家那么多聘礼!十两银子呢!杨氏那个心里藏奸的,一以前肯定存钱了!怪不得那么干脆就分了家!”

    “娘,你要跟我奶说,那是咱老李家的钱,凭啥给陈百合那个外人。十两银子呢,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那么多钱呢。”

    “对!不能便宜了外人,要你二叔把钱交出来。”对李翠莲的话,赵氏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走,去你二叔家。”于氏今儿个一早就去了李大冰家,她是打着主意去蹭吃蹭喝的,反正也没人敢叫她去干活。至于赵氏自己,自是不想过去帮忙搭手的。

    赵氏出了门,李翠莲想了想,也跟上了,她还有别的事想弄清楚。

    于氏确实搁翠花家吃吃喝喝呢,也确实没人敢叫她做事。倒是有那胆大的说了两句,被于氏的厚脸皮打到了,“我孙子娶媳妇还要我这个奶奶干活?看哪个敢!”

    赵氏到的时候,于氏正跟人家吹嘘呢,听着村里人奉承的话,于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再加上,今儿个茶水管够,瓜子果子就放在桌上,想吃就吃,把于氏给乐得,嘴上一刻也不得闲,既要吃又要说,忙啊。

    赵氏来了也好意思,厨房里问都不问一声,往于氏身边一坐,瓜子抓到手就开嗑,也不管旁人鄙视的眼神。

    李翠莲没管她娘又干那那丢人的事,反正在她眼里,主动干活那是傻子,能偷懒当然要闲着。她忙着坐看又看,找东西呢。

    李翠莲找啥?原来,李翠莲是看中那匹马了。李大冰家虽然搬到镇上了,但是毕竟没有离开上河村,平时还是会回来。所以李大冰家有事村里人也都知道。要知道,村里哪家买了个猪都被人念叨半天。就是牛,这个干农活离不了的伙伴,一般人都买不起。更别说是马了。

    而且,李大冰家已经买过牛了,怎么买得起马呢。要知道,一头牛十两银子左右,但是一匹马,要四五十两啊!

    所以村里早有人问过杨氏了,杨氏也解释过了,说是找别人借的。所以即使李翠莲不主动打听,也被村里人念叨着知道了。但是对于马是谁的,杨氏却没有明确说明。

    李翠莲是想知道那马是谁的,在她心里,能花的起四五十两买一匹马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至少——也是个有钱人!

    ☆、76

    李翠莲在翠花家院子里转悠了几遍都没看见那匹身上系了大红花的马。

    因为李林的婚事,翠花家的院子里打扫的极为干净,因为来吃喜酒的人很多,所以家畜都提前转移到李大河家去了。这会儿李翠莲想要在院子里找到马当然是不可能的了,那马再贵,在人的心里,它也还是马啊。

    院子里摆满了桌椅板凳,坐着的人倒是不多,毕竟没有多少人会想赵氏和于氏那样厚脸皮的,来了的妇女基本都在厨房里帮忙。

    在院子里找不到马,李翠莲不死心,绕到屋子后面,果然,一匹深棕色的大马正悠闲的啃着青草呢,额头上的红花还没解下来。这会儿,李林刚迎亲回来,大家都去大堂看拜堂了,没有人注意到李翠莲的动静。

    正厅里,杨氏和李大冰正坐在上首,满脸笑意的接受李林和陈百合的跪拜。

    “一拜天地~”新人拉着红缎带,新娘在金媒婆的帮助下,蒙着盖头向门外天空敬完一礼;“二拜高堂~”这一拜,给公婆;“夫妻对拜~”这一拜,给未来要一起生活一辈子的伴侣,愿今后的生活美满幸福。

    “礼成~”随着司仪的话音落下,这婚事就算成了,剩下的就是小两口私人的事了。

    “送入洞房~”金媒婆扶着新娘子陈百合走进新房,李林跟在后头,要去新房里挑盖头了。

    和杨氏较好的几位妇人跟着去了,翠花和李薇仗着自己是小孩子也跟着去了,至于真正的小孩子石头和小草在厨房吃东西呢,哪会理这些个无关的事。

    绣着鸳鸯戏水的喜帕被李林挑开,露出新娘子娇美的脸。那句话说的一点不错,新娘子果真是最美的人。望着陈百合羞红了的小脸,李林温和的笑了笑。

    周围的妇人打趣道:“哟,新娘子不好意思了,阿林啊,你真有福气啊,娶到这么漂亮的媳妇。”

    “嗯。”句应答说的又快有小声,除了紧张的新娘子没人听见,众人就看见新娘子的脸变得更加红艳了。

    在经历过吃生饺子以及喝交杯酒以后,妇人就离开去了前院,李林安慰了几句也被叫走敬酒了。婚房里剩下陈百合一个人。

    婚礼结束,就是开席吃饭的时间了,院子里的人开始多起来,男人们和女人分开做,桌子上坐的满满当当的,吆喝声和说话声混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喜庆极了。

    翠花在厨房下了碗面条,又捡那味道好的菜拾了些准备送去给陈氏(陈百合)。

    “这陈氏可真是好服气啊,遇到翠花你这么个好姑子。”看见翠花的举动,厨房的大妈感叹道。“想当初我家那个啊,啧啧……”

    “可不是么,你看这李家,杨氏也不是那刻薄的,这陈氏啊,可真是找了个好婆家啊。就是阿林也是那能干的,以后啊,就等着享福吧。”

    “可不是嘛,这李大冰家啊,是生活的越来越好了。”

    “就是就是……”

    “姐姐,你在干嘛呀”小草看见翠花端着碗,跑过来跟着,“是好吃的吗”前院热闹,石头和其它小男孩一起玩了,就有些看不上妹妹这个女娃了,小草这会落单呢。毕竟吃酒也不是全家都来的,一般都是男人带着儿子;除非是关系亲近,或是亲属,才会全家都来。

    “你呀,就想着吃!”翠花端着托盘,“走,姐姐带你去看漂亮的大嫂。”

    “大嫂”小草不太懂,但是又好像有些明白,“就像小花家里那个会抢小花糖的人吗”小花是小草的好朋友,家里的嫂子贪嘴,经常抢小姑子的糖,但是小花娘是个厉害的,小花倒也没受多少委屈,不过小花还是很讨厌这个嫂子。

    “不会的!”翠花语气很坚定,这个大嫂,看着就不像小花嫂子那种尖酸刻薄相,又是秀才家的小姐,肯定很是知书达礼,怎会做这样的事!绝对不可能。“大嫂肯定会对我们很好的。”

    “真的吖”小草有些怀疑。

    “走,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婚房里陈百合端坐着,腰身挺直,双手交叉握在身前,两腿并拢。面上眼观鼻,鼻观心,好一个大家闺秀。

    陈百合坐在新床边,丝毫不敢乱动,心中紧张万分,面上就显得面无表情。

    突然,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陈百合心中一紧,怎么会,外面喝酒声还大着呢,酒席才刚开始,这会儿来的会是谁

    陈百合抬眼望去,进来的是两位小姑娘,大的十一二,小的只有两三岁。前头的那位手里还端着个托盘。

    “大嫂,我是翠花,这是翠荷(还有人记得这是谁吗),大嫂你叫她小草就行,家里人都这么叫的。”翠花示意小草关门,把托盘放到桌上,“大嫂,这里有些吃的,你先吃些吧,娘说前头还有些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