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7小说网 > > 逆兰(重生) > 逆兰(重生) 第69节
    杀回京城,打进皇宫?

    不对,前世造反的不是他啊。

    沂王见她一副糊涂模样,笑了,走到近前时伸手摸了摸她的脸:“吵醒你了?正好跟你说一声,本王要回京去救太子,目前不知那边情形怎么样,要耽搁多久,这里交给你,你先带着他们等一等。”

    兰宜终于清醒了点:“太子?太子怎么了?”

    “他在昌平激起了民变,被百姓围了。”沂王简短道,“宫里的旨意追到这里来,叫本王回去救他。”

    兰宜睁大了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短短一句话所含的意思太多了,她太吃惊了。

    太子在昌平处置皇庄那事,曾太监送过一回信,太子办得可能有问题,但再有问题,按当时想来就是不中皇帝的意,会再失圣心罢了,怎知会闹出这么大事?

    太子去昌平已有半个月,这时候不短了,无论办得好不好,按理都该近尾声回宫了才是。

    她没问出来,沂王会意,道:“口谕来得急,本王暂时也不知详情,等一等你问窦梦德吧,曾有善应该会有信过来,只是本王不能等他,要先往昌平赶了。”

    太子落难,皇命加身,于他是机遇也是危险——危险从此刻就开始,天使就在外面,他不能拖延,拖一刻就多一刻居心叵测的嫌疑。

    他转身要走,兰宜下意识拽住了他的手。

    她有话,不知该怎么说出来。

    天还没亮,他之前拉着她一直胡闹,算起来就没怎么睡,这时候去带兵救人,哪来的精力。

    沂王笑了,手指卡进她的指缝交握了一下:“现在舍不得,之前怎么不肯听话?没事,你睡吧,本王又不是你,精神好得很。”

    他确实神采奕奕,眼神比这几天来的都要亮,说完后,放开兰宜的手,转身大步出舱。

    兰宜在床上怔了好一会,困意完全消了,她起身穿好绣鞋,一样被吵醒的翠翠连忙过来,替她披上外袍。

    兰宜走到舱边上,往外看了一看,只见外面黑夜之间,灯火通明,临近的几条船都被惊起来了,一些护卫穿戴整齐,正匆匆从船板下去。

    他们要跟着沂王一起赶去昌平,不过人数不多,只能贴身保护沂王,要把太子救出来,还要到了当地再等调兵。

    兰宜的心定了一点下来。

    她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沂王不会因刀兵出事。

    也不知道昌平那边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在留守众人难熬的等待中,天色渐渐亮了。

    又半日过去,曾太监的信到了。

    这封信应该是曾太监还不知道沂王将去昌平平乱时写的,因有沂王走前留下的话,兰宜和窦太监一起将信拆开看了。

    信是接着上回五千两现银事说的——

    太子收到几个庄头透过他的庄头孟良才送的银子后,对庄头们的处置就轻拿轻放起来,让那些庄头各退了一百到两百多亩不等的田地,就算交差了,然后,太子便一门心思找起落霞庄的差错来。

    曾太监在信中拍胸脯保证,他一分不该占的田地都没占,那些欺男霸女的事也一概没有,因此太子即便五天收孝敬加处置其余皇庄,余下十天都用来盯落霞庄,也没盯到任何把柄,一无所获后实在不耐烦也没办法了,只好准备回宫了。

    没想到的是,太子找落霞庄茬时,那些庄头们也没闲着。

    五千两不是笔小数目,庄头们送得痛快,不可能不心疼,有出,那就得有进。

    既然已经破财消灾,免了后顾之忧,庄头们迫不及待地就要弥补损失,比之前更加明目张胆地敛起财来。

    不但要钱,还要报仇,沂王在皇庄闲游时,要不是有些吃饱了撑着的百姓去他跟前说那些不该说的话,怎么会后续招来太子,又怎么会害他们破财?

    内监之身,仗着是皇家的人,平素就够无法无天,这一下子更是在极短时间内就把昌平祸害到民不聊生。

    太子打起与来时一般的隆重仪仗要离开时,愤怒的失田失家甚至还有女眷遭殃的百姓拦路把他围住了。

    所幸太子随行带的东宫护卫也不少,护着他退回了太子庄田,但外面全是要讨公道的百姓,太子无法离开昌平,只能派人紧急向宫中报信。

    看完,兰宜与窦太监面面相觑。

    窦太监感叹了一句:“太子真是够倒霉的。”

    兰宜也有点觉得。

    应该说,太子本身没有干太过分的事,他就收了点银子,收完也让庄头们退点田意思一下了,要是就此回宫,只要收钱的事不暴露出来,那他这差事办得都能说一句中规中矩。

    谁知道后面会失了控。

    这就是身处高位应当战兢的道理所在了,一个小小举动,可能福泽万民,也可能祸害苍生。

    太子竟没有这个意识,他是倒霉,可他倒霉得活该。

    兰宜又有点不安起来。

    昌平闹成这样,是货真价实的民变了,她能理解为什么皇帝放着京里的武将不用,要调沂王回去。

    太子是储君,性命决不能有失,否则朝廷脸面荡然无存,相比平叛,更重要的是救人。

    沂王的落霞庄没行过恶,在百姓中的名声不错;沂王才在庄子上住过,和当地百姓搭过话;沂王本身是亲王,地位尊贵易取得百姓重视信任;三者相加,他说服百姓放出太子的可能最大。

    但沂王这时候进去,他自己毋庸置疑会身处险境。

    他前世是病亡,可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已经改变了一些事,谁知道那件会不会改了个花样来呢?

    作者有话说:

    先知的副作用就是会想夫君的不同死法。

    ~~~~~~~~~~~~~~

    沂王一个人吃的肉比我前面六个男主加起来都多,我看他险一险也不亏。

    第61章

    乾清宫前。

    成妃被宫女扶着, 从步辇上下时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

    “你速去传话, 本宫要求见皇上!”拂开宫女搀扶的手, 成妃眼圈通红,抬头厉声道。

    守门的内侍连忙应声向里通传。

    暖阁里,正心烦的皇帝皱起眉头:“谁走漏的风声, 让成妃知道了?”

    周围侍奉的宫人皆噤若寒蝉, 不敢发一语。

    张太监小心地道:“已经一日半过去了,这样天大的消息只怕瞒不住,成妃娘娘也是爱子心切——”

    “她知道了又有什么用。罢了,叫她进来吧。”

    “皇上,”成妃进来后,直接流泪跪倒在地, “求皇上一定要救救太子啊!”

    多年相伴的宫妃伤心成这样, 皇帝也不是不心软,耐着性子安抚道:“你先起来。朕已经派兵去了, 那些乱民没有武器,兴不起什么大浪,想来太子很快会平安无事。”

    “但臣妾听说领兵的是沂王——!”成妃急切地道。

    皇帝道:“是朕特意派人把他叫回来的。沂王身份最合适。”

    成妃几乎顾不得忌讳:“他怎么会合适, 他说不定正希望太子出事——”

    皇帝声音放重, 打断了她:“成妃, 你急糊涂了。”

    成妃一下子反应过来,她确实糊涂了,这样的话心里再想, 也不能当着皇帝说出来, 可从知道消息的那一刻起她就五内俱焚, 又怎么能不慌乱失措。

    皇帝目光也变冷了, 道:“太子这差事不知是怎么办的,竟能在当地酿出民变,等他回来,朕倒要好好问问他。”

    成妃听他的意思,儿子还没救回来,竟先顾上秋后算账了,心下一凉,忙道:“这一定是那些刁民胆大包天,又或是有小人存心暗害。”

    皇帝不置可否:“等太子回来,自有说法。你先回去吧。”

    成妃不想走,恳求道:“沂王毕竟没办过这样的差事,不一定能办妥当。求皇上还是另外派得力的官员到昌平去吧。”

    皇帝面色又冷:“沂王没办过,满朝的官员也都没办过,失陷到乱民里的太子,他这是第一个!”

    “……”

    成妃惊得失色。

    她终于看明白,比起心疼太子,皇帝竟更多的是觉得丢人。

    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默默地告退了出去。

    “张友胜。”成妃走后很久,皇帝才又开口道。

    张太监忙道:“老奴在。”

    “你说,太子能平安回来吗?”

    张太监心跳了一下,嘴上一个愣也不敢打:“太子有皇上的真龙之气护佑,那些乱民肯定伤不得他,必能平安回来。”

    皇帝沉默片刻:“行了,你出去吧,朕要静一静。”

    张太监退出去后,笼着手刚站到高大的朱门边上,便有小内侍凑近来,低低地道:“成妃娘娘请公公去一趟。”

    张太监犹豫片刻,他不想去,圣意最近莫测得常令他有心惊肉跳之感,但捡在这当口推脱,又怕让成妃多想,太子毕竟还是太子,出再多的差错,地位一时也难以动摇。

    皇帝才叫他出去,短时间内不会再叫他。张太监左思右想后,还是赶去了永和宫。

    “你说,沂王会救太子回来吗?”

    已经净过面,恢复了雍容的成妃坐在炕上,劈头问道。

    张太监忍住苦笑,行礼道:“老奴以为沂王只要不傻,就会尽力。”

    “怎么说?”

    “太子殿下身边有护卫,有随侍,还有皇庄上的人,他们都长了眼睛,如若沂王拖延搪塞,他们事后自然会禀报皇上与娘娘的。”

    成妃问的与皇帝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张太监回答得实在多了,因为他知道,成妃现在就要听这样的话,什么真龙之气,那都是糊弄人的。

    成妃面色终于稍有缓和。

    这个道理不难懂,只是她先前关心则乱,没顾上琢磨。

    “若能依你说的,就最好了。”成妃叹道。

    **

    昌平,落霞庄北边。

    沂王立在他曾经来过的那块界石旁边,身边是王府护卫,从京里紧急调来的京卫之一府军前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及昌平县令等文武官员。